2015/4/3

大數據與供應鏈

最近大數據變成一個顯學,企業們都在談,而許多廠商紛紛提出許多案例,想要抓取這個商機。在一個研討會遇到一個客戶,他問了一個問題,我相信也可能是很多人的疑問:大數據好像都是用在消費者、零售業務上,跟供應鏈有啥關係?

其實供應鏈上對於「分析」的運用應該是很早的,而且也是必要的。以最熟悉的生產計畫來說,規劃人員會將供需資料下載到試算表(如excel),然後進行試算,推算出計畫。在這裡面就是有許多的分析。接下來APS的導入更能夠協助規劃人員進行更大規模、更快速的分析與計算。

在不遠的未來,藉由更快速的計算速度、更多的考慮因素,結合新的分析模型,電腦將可以提供更多、更正確的分析與情境規劃,進而協助改善供應鏈規劃的品質。

其他如需求規劃、採購價格分析等等業務也都會慢慢的採用更好、更精準的分析。而無法跟上這個腳步的企業將會慢慢的被邊緣化。

正如「再見,平庸世代」(the average is over)這本書所闡述的,做到一般將不再有機會,只有精進才能繼續維持競爭力。

因此我認為供應鏈管理者對於「大數據分析」應該積極研究並且推展,重點並不是著重於「大數據」,而是「分析」,在精進分析能力後,會逐漸發現還有哪些資料可以提升分析品質,逐漸加入這些資料,這樣才是有效運用大數據分析於供應鏈管理上。

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:問題與資料的考量

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(決策與行動)。因為機器學習、大數據...等等變成顯學之後,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、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,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、顧問來討論、聽取案例,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(silver bullet),甚至採購一些軟體...